近日,中共熟女俱乐部
熟女俱乐部
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入选第五批陕西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这一荣誉是对该支部自2018年成立以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
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由材料化学研究所教师、博士后及博士生党员联合组成,现有党员49人,其中正式党员48人,教师党员23人,博士研究生党员25人。支部汇聚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5人,80%中青年教师具有海外科研背景,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引领+海外人才赋能+青年骨干接力”的梯队格局,党员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
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五维联动”工作格局,实施“理论铸魂、学科筑基、人才强本、队伍聚力、成果赋能”系统工程,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理论武装方面,支部高质量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紧密围绕“材料化学学科前沿动态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师生思想状况与业务实际”设计会议主题,年均开展专题学习12次,支部书记年均讲授党课4次,建立教师理论研学坊,推动理论学习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组织党员赴延安、青海原子城等红色基地开展研修活动,赴阎良航空基地、延长石油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邀请西迁老教授讲述奋斗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图1 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党建活动
学科攻坚方面,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党建赋能学科建设的创新路径。近三年,支部师生党员联合攻关,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17项、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顶尖期刊论文超210篇,党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占比87%。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党员第一发明人占比82%,多项成果实现转化。

图2 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师生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方面,支部践行“培根铸魂”,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师生心灵,引导支部党员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科研。强化《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等核心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科技自立自强案例融入教学,获校优秀教材奖1项,“本科生创新训练”优秀奖2项,3人获“大地电缆”奖教金,2人被评选为“优秀班主任”,1人被授予本科生专业实习“优秀团队指导教师”。近五年,毕业生在关键领域就业比例显著提高,10余名学生赴剑桥大学等国际顶尖机构访学深造,并涌现出“十大学术新人”曹瑜等青年拔尖人才。支部中30余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教师指导学生在“挑战杯”等创新创业赛事中屡创佳绩。

图3 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党员部分获奖证书
队伍建设方面,支部积极促进科研团队与学科的建设,为系所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依托马伟(陕西省青年科创团队)等领军人才,建成软物质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马伟教授与张明明教授领衔的智能分子光电材料团队与超分子智能材料创新团队先后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刘峰教授团队获批陕西省国际合作基地。支部先后有10余名教师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计划,马伟教授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并获得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与中国侨界贡献奖。张明明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小米青年学者”。陈元振教授荣获熟女俱乐部
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图4 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型项目获奖
成果转化方面,支部积极响应学校“6352”工程建设要求,主动探索“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近五年,教师团队签订校企合作项目经费超千万元,柳永宁教授团队的超高碳轴承钢技术、宋江选教授团队的硅碳负极材料技术,均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5 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建设示意图
过去五年,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在支部述职评议考核中连续被评为“好”,先后获评“陕西省劳动竞赛先进班组”“熟女俱乐部
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荣誉。面向未来,支部将以省级样板支部创建为契机,聚焦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深化产学研协同,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基层党建力量。

图6 材料化学师生联合党支部相关荣誉称号